整合運動生理暨健康管理
Integrative Exercise Physiology and Health Management
運動強度 : 安全有效的關鍵
踏入運動後會逐漸發現是一個有趣又神秘的領域,光是運動項目就可以分為很多種,如游泳、籃球、跑步…等,而在這麼多種類的運動中,我們該如何確認最適合自己的種類與強度呢?
-
運動效率
運動的訓練量、運動模式和我們的目標以及成效有直接的關係,而運動劑量又和運動強度、運動的頻率相關。就以重量訓練中的肌力訓練為例,為了能在重訓時達到理想的成效、有效率的運動,肌力訓練會以80%-95% 1RM的重量來做為主要的運動強度,並且一組訓練中約做3~5下 (Steele, Fisher, Assunção, Bottaro, & Gentil, 2016),主要是因為人體對於不同的運動強度會有不同的變化,而力量的增加往往歸功於運動單位 (motor unit) 的聚集,因此訓練時會將負重控制在運動強度的範圍內。
-
運動強度監控
為了更準確定義運動強度,可以藉由科學化的方式來觀察與檢測,如心率、呼吸、血氧量、重量、運動自覺強度 (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, RPE),此外,身體也會逐漸適應各種運動強度,因此發現在一定的運動強度下,身體卻能夠輕鬆完成該項運動時,就表示我們該從事更高強度的運動來達成我們的目標 (Bouchard, 2015)。
參考資料來源:
Steele, J., Fisher, J. P., Assunção, A. R., Bottaro, M., & Gentil, P. (2016). The role of volume-load in strength and absolute endurance adaptations in adolescent’s performing high-or low-load resistance training. Applied Physiology, Nutrition, and Metabolism, 42(2), 193-201.
Bouchard, C. (2015). Molecular and Cellular Regulation of Adaptation to Exercise (Vol. 135): Academic Press.